
在闽南历史文化名城漳州,有一座特殊的展示馆——漳州中国女排精神展示馆。这里不仅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座且唯一以女排精神命名的展示馆,更是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2023年5月25日,这座展示馆正式揭幕开馆,如今已成为漳州市一张综合性的“城市名片”。


漳州中国女排精神展示馆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新华北路“中国女排娘家”基地内,依漳州体训基地南区原2号女排训练馆比邻而建。这座展示馆被正式纳入国有博物馆序列,是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排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全面展示。建筑风格融入老女排训练馆“竹棚”元素,象征着女排精神的源起。

展示馆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80.7平方米,共有两层,设三个展厅。综合运用声光电、现代多媒体和互动技术等手段,全方位展现中国女排的精神风貌。馆内展出1620件代表性展品,包括10座国际大赛冠军奖杯、女排队员签名排球、训练装备等。同时还有200小时影像胶片呈现。具体而言,展品包括1030件实物展品、330张图片和260个视频。五大篇章构成了展览的主线:《植根沃土孕育传奇》、《百折不挠九转丹成》、《铸就辉煌彪炳史册》等,完整呈现了中国女排40多年来砥砺前行的奋斗史。


展示馆第一件重要的展品,是当年的竹棚馆微缩模型。它将时间拉回到1972年,新中国第一个排球训练基地落户漳州。当时,漳州军民仅用23天就建设起“竹棚馆”。地面是由细沙、白灰、红土混合后夯平的“三合土”。运动员在这种坚硬的地面上训练,常常磨破皮肤,沙土嵌进肉里。“滚上一身泥,磨去几层皮,苦练技战术,立志攀高峰”——这种竹棚精神为中国女排后来的“五连冠”奠定了基础。

展示馆不仅记录了中国女排的辉煌时刻,也真实呈现了女排的起伏与迷茫。从1981年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到2019年再次获得世界杯冠军,中国女排的40多年峥嵘岁月在这里得以完整呈现。漳州人民对中国女排有着特殊的“娘家情”。正如郎平手书所言:“我们将永远记住漳州人民对中国女排的特殊感情、特殊理解、特殊支持”。


走进展示馆,大型油画《万人空巷》再现了1981年人们守在黑白电视机前收看女排比赛的场景;等比例复刻的“十冠”奖杯奖牌记录着中国女排的赫赫之功;三根科技互动“魔柱”则以现代方式呈现女排精神的内涵。走出展示馆,那座“中国女排三连冠”纪念碑依然矗立在漳州市中心。而展示馆本身,已成为一枚“时间的琥珀”,凝聚着那些永不言败的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