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ROOM SCIENCE

行业动态

比梦想更美丽,津大冯骥才博物馆落成!

1649.jpg

天津文化版图再添新地标!恰逢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建院20周年之际,11月22日,位于天大卫津路校区的冯骥才博物馆正式落成开馆。83岁的冯骥才在落成仪式上动情坦言:“人们都说梦想比现实美丽,但我们的博物馆是比梦想更美丽的现实”,这座凝聚着老人毕生心血的场馆,刚开放就成为文化圈“打卡热点”。

1650.jpg

场馆规模与布局尽显匠心。博物馆由南北两区构成,总面积近1.2万平方米,馆藏展品达3000多件,涵盖冯骥才的藏品、文艺作品及当代文化史文献。建筑风格融合中式典雅与现代简约,灰瓦白墙间透着文人气息,内部展厅沿“文化传承”脉络布局,既保障了展陈的专业性,又兼顾了访客的参观体验,让每一步都能邂逅文化之美。

1651.jpg

1652.jpg

六大核心展览与两个馆中馆构成参观亮点。“中国年画史”“妙手丹青·民间绘画”“花样生活·民俗文物”等展览,系统呈现了民间美术的璀璨脉络;“海外名人手迹”展则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印记。最引人注目的是瑞安木活字印刷术、南通蓝印花布两个非遗馆中馆,通过实物、技艺演示等方式,让濒危非遗项目“活”了起来,不少访客驻足观摩,感受传统工艺的温度。

1653.jpg

3000件藏品背后是一生的文化坚守。冯骥才的收藏始于青年时代,“有时把口袋里的钱全花光,只为留住一件有价值的藏品”,且这辈子从未售卖过一件。他特别强调“捐”与“建”的区别:“捐是把东西放那里就结束了,建是要平地起高楼”。从藏品搜集、场馆规划到展陈设计,他全程深度参与,让每一件展品都能精准传递文化内涵。

1654.jpg

作为专业性文化场馆,其功能兼顾育人与普惠。试运行阶段虽主要面向天大学生开放,但已成为校内重要的文化育人阵地,未来将逐步拓展服务范围。场馆采取预约制,开放时间为每周三至周六,馆内配备专业讲解人员,定期开展藏品解读活动,让访客深入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1656.jpg

1655.jpg

这座博物馆的落成,不仅是天津大学130周年校庆的重磅献礼,更填补了天津民间文化专题场馆的空白。未来这里将持续开展展览、培训、文化交流等活动,既为师生提供学术研究平台,也向公众普及民间文化与非遗知识。若想感受文化传承的力量,不妨预约走进冯骥才博物馆,在3000件藏品中,读懂一位老人的文化初心。

165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