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的红岸大街上,由50年代老厂房改造的建龙北满特钢展览馆,是周恩来总理口中“祖国掌上明珠”的生动注脚。这座2022年揭幕的4000平方米展馆,既是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更是新中国特钢工业的活态博物馆。
推开展馆“钢铁之门”,270°立体折幕瞬间将人拉回1956年8月8日——第一炉钢水喷薄而出,终结了黑土地“无钢史”。七大展区内,300余幅老照片与700余件展品串联起壮阔历程:“八个第一”展墙前,东方红一号卫星、长征一号核潜艇模型静静矗立,铭牌上的字迹昭示着这里为歼6战机、59式坦克等国之重器提供核心钢材的辉煌。
最动人的莫过于“钢铁劳模”与人文记忆的交织。功勋设备区的825轧机1:1模型前总是人头攒动,这台1957年投产的“北钢第一轧”至今仍在运转,轧制的钢材已出口20多个国家,2020年跻身国家工业遗产。不远处的展柜里,女厂长林纳的钢印复制品见证着初心——1956年炼钢成功后,工人们特意为她浇铸此章,原件已随她长眠八宝山。
黑科技让钢铁历史鲜活起来。戴上VR眼镜可“潜入”1500℃高炉,亲历铁水变钢材的灼热过程;轻触透明汽车模型,特钢部件与国际认证画面同步亮起;“嫩江”造型LED时间轴上,从1958年白渣法工艺到2025年稀土轴承钢突破,67年技术迭代清晰可见。
如今的展馆已是省级研学基地,2025年更交出亮眼答卷:1月新增13家客户、16个新品种订单,高标准轴承钢订货量破万吨,高端品种出口目标直指85%。当70岁的825轧机仍在轰鸣,这座展馆正用历史与当下的共鸣,续写着钢铁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