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ROOM SCIENCE

展厅科普

展厅场景设计:从概念到落地的全维度指南​

147.png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展厅早已不再是静态的“展品陈列室”,而是演变为融合叙事、科技与情感的沉浸式场景。然而,展厅的场景设计正以其强大的叙事力与沉浸感,成为激活空间、连接观众与内容的桥梁,让每一场参观都成为一场穿越时空的感官与心灵之旅。那么,展厅的场景设计该如何打造呢?今天,汉象展览将从五个维度拆解展厅场景设计的核心法则。


锚定主题内核,构建叙事骨架

主题是展馆的精神支柱,所有设计都需围绕其展开。首先要深度剖析展览的核心诉求:是呈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还是展示前沿科技的突破?以城市规划馆为例,若主题定为“未来城市的生长轨迹”,就需梳理城市从过去到未来的发展脉络,提炼出“空间演变”“生态共生”“智慧生活”等关键叙事节点。同时,要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特征,面向青少年的科技展馆可采用故事化叙事,而行业专业展馆则需突出数据的逻辑性与严谨性。

149.png

巧设空间动线,营造节奏化体验

空间布局是叙事的物理载体,需打破传统的刻板陈列模式。可借鉴戏剧“起承转合”的结构设计动线:入口处用具有冲击力的装置迅速抓住注意力,形成“起”的效果;中间区域按主题划分若干子空间,每个空间聚焦一个核心内容,通过展品陈列与场景还原实现“承”的递进;设置转折性的互动空间,让参观者从被动观看转为主动参与,完成“转”的升华;出口处用总结性的装置强化核心信息,达成“合”的收尾。


激活多感官联动,深化记忆点

单一的视觉刺激难以留下深刻印象,需调动多重感官打造立体体验。视觉上,利用灯光色彩塑造氛围——历史展区采用暖黄调灯光营造厚重感,未来展区用冷白与蓝光凸显科技感;听觉上,搭配场景化音效,古镇展区穿插叫卖声与戏曲片段,宇宙展区融入星际电波与天体运行的低频声;触觉方面,设置可触摸的展品,如恐龙化石复制品、古建筑石材样本;嗅觉则可辅助场景还原,农耕文明展区加入泥土与稻麦的清香,香水展馆通过香氛管道释放不同香型。这些感官元素需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主题氛围,避免杂乱无章。


科技赋能,拓展叙事边界

合理运用现代科技能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但需避免技术堆砌。VR技术可让参观者“亲临”特殊场景,如潜入深海观察生物、穿越到古代战场感受历史;AR技术能让静态展品“动起来”,扫描文物即可看到其制作过程的3D动画;全息投影适合呈现人物对话,让历史人物“亲自”讲述故事。在技术应用时,要考虑操作的便捷性,为老年群体简化设备操作,为儿童设计直观的触摸交互。

212.png

设计多层次互动,让观众成为叙事主角

互动设计是提升参与感的关键,能让参观者从旁观者变为叙事的一部分。可设置低门槛互动项目,如在环保主题展馆,参观者通过踩踏发电装置为虚拟树苗“浇水”,直观感受能源转化;也可设计深度参与任务,如在科学展馆,让参观者组队完成模拟科学实验,根据操作结果解锁不同的知识讲解。互动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反馈,完成任务后点亮灯光、播放祝贺音效,增强成就感。同时,互动内容必须与主题紧密关联,避免沦为单纯的娱乐项目。


总的来说,展馆场景设计的核心是 “以人为本”,通过主题引领、空间叙事、感官融合、科技赋能、互动参与与细节打磨的有机结合,将抽象的信息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具象体验,最终实现从 “被动接收” 到 “主动探索” 的转变,让展馆成为一个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交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