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的西子湖畔、玉皇山下,隐匿着一座世界上最大的丝绸专业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它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丝绸文化的迷人光辉。该博物馆于1986年经批准立项,1992年建成开放,2016年完成扩建。其占地面积达42286平方米,建筑面积22999平方米,由8座单体建筑构成,采用分散式布局,巧妙地与自然景观相融,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氛围。
踏入博物馆,仿佛步入了一个丝绸的奇幻世界。馆内藏品丰富,现有69465件(套),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4865件(套),囊括了宋、元、明、清各朝代出土的丝织实物,更有新石器时代的丝线、丝带、绢片以及染色罗等古老丝织物,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
基本陈列涵盖多个主题。“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通过大量文物与史料,生动展现了中国丝绸5000余年的发展历程,以及丝绸之路绵延万里的交流盛景。从汉唐织物到明清官营织造产品,各个时期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图景徐徐展开。“天蚕灵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则深入挖掘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丰富内涵,从蚕桑、民俗到制丝、印染、刺绣、织造等方面,全方位呈现这一古老技艺的魅力。“更衣记:中国时装艺术展(1920s—2010s)”与“从田园到城市:四百年的西方时装”,分别带领观众领略近百年来中国服装的演变,以及17-20世纪欧美服装的发展轨迹与时代风格。
专题展厅同样精彩绝伦。丝绸文物厅分为前言、丝绸的起源与发展、绚丽多彩的中国丝绸三部分,陈列大量古代丝绸文物,讲述丝绸发展历史与织染绣品的故事。蚕桑厅介绍四季养蚕方法、蚕桑分布史等,设有蚕室和蔟室,能让观众亲眼目睹蚕吐丝结茧的奇妙过程。制丝厅展出古代制丝工具,还有操作表演,让人了解历代制丝工艺特点。印染厅介绍古代丝绸染色、印花、整理等工艺发展,复原捣练、染坊和砑光整理等场景。文物修复展示馆作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区域创新联盟示范应用基地,将幕后修复工作呈现给观众,透过玻璃窗,能看到修复师精心修复千百年丝绸文物的身影,见证文物重焕光彩的过程。
此外,中国丝绸博物馆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如与匈牙利布达佩斯应用艺术博物馆合作展览。同时,打造“丝绸之路周”、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等文化活动品牌,举办策展大赛,开展“丝路文化进校园”等社教活动,让丝绸文化走进大众生活,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走进中国丝绸博物馆,就是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丝绸文化之旅,在这里,能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丝绸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