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ROOM SCIENCE

汉象动态

从经验到标准!汉象展览20年重塑展厅设计逻辑

云蝶科技1.png

展厅设计,从来不止于“好看的空间”。在行业沉浸20年的汉象展览,正以一场深刻的标准革新,让展厅从“被动展示容器”蜕变为“主动价值载体”。从品牌基因的空间转译到用户体验的深度重构,汉象用系统化的创新实践,重新定义着展厅设计的核心逻辑。


设计逻辑的底层重构

传统展厅常陷入“元素堆砌”的怪圈——Logo放大、产品罗列、图文满铺,却唯独缺少品牌灵魂的表达。汉象展览率先提出“展厅即品牌故事线”的设计哲学,让空间成为品牌战略的具象化延伸。这种重构,始于对企业核心价值的深度解码。

为某高端制造企业设计的展厅中,汉象没有直接展示产品参数,而是用“时间长廊”串联起三次技术革新节点:入口处的齿轮装置隐喻“工业初心”,中段的全息投影重现“智能化转型”关键决策,尾厅的互动沙盘则呈现“未来工厂”愿景。参观者在600米动线中,不仅看到了产品,更读懂了品牌的发展脉络。这种“用空间讲透品牌”的能力,正是汉象对设计标准的首要突破——让每一处细节都成为品牌主张的“无声证言”。

兴发铝业3.png

体验维度的全面升维

当行业还在比拼“展柜是否精致”时,汉象已将展厅升级为“多感官交互系统”。20年技术迭代中,汉象始终坚持“技术为体验服务”的原则,拒绝为炫技而堆砌科技,只选择能深化认知的交互方式。这种克制的创新,让体验设计有了更精准的标准。

在某文化遗产展厅,汉象设计的“数字临摹台”让观众通过压力感应笔在电子屏上临摹古画,系统会实时比对笔触与原作的差异,并讲解背后的技法传承;在新能源企业展厅,“能量流动墙”将抽象的“碳中和数据”转化为动态光影——观众触摸不同区域,会触发对应的减排场景动画。这种“认知-参与-共鸣”的体验链条,彻底改变了“走马观花”的传统观展模式,让展厅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记忆”的价值交互场。


生命周期的价值延伸

“开展即巅峰,闭展即过时”,这是传统展厅的痛点。而汉象通过“模块化+数字化”双轨设计,让展厅拥有了持续生长的可能。这种对“长期价值”的追求,重新定义了展厅的生命周期标准。

某科技企业的常设展厅中,汉象预留了30%的“可变空间”:墙面采用磁吸式模块展板,可随产品迭代快速更换内容;核心展区的LED地砖屏支持实时更新交互逻辑,每年只需升级软件系统,就能实现体验焕新。更值得关注的是“数据反哺设计”机制——通过分析观众在互动装置的停留时长、操作路径,汉象会定期提供优化方案,让展厅始终与用户需求同频。这种“设计-运营-迭代”的闭环,让展厅从“完成时”变为“进行时”,持续释放长期价值。

国际生物3.png

专业积淀的必然结果

20年服务500+企业的实践,让汉象沉淀出一套“展厅价值创造体系”:前期通过“品牌诊断+用户画像”锁定核心需求,中期以“叙事架构+技术适配”落地空间方案,后期靠“数据追踪+迭代优化”延续价值。这套体系已成为行业隐形标准,被应用于从国家级博物馆到跨国企业全球展厅的各类项目中。


汉象的创新,从来不是颠覆式的激进变革,而是对“展厅本质”的回归——回归到“品牌需要被理解、用户需要被尊重、价值需要被传递”的核心原点。当展厅设计的标准不再以“美观度”为单一指标,而是以“品牌表达力、用户共鸣度、价值延续性”为核心维度时,行业的进步便有了清晰的方向。而汉象,正以20年的专业积淀,引领着这场从“空间设计”到“价值创造”的行业蜕变。